热招项目
来源: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27 点击次数:1012次
宁波大学于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杭州大学对口援建,高起点开启办学历程。目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有本科招生专业59个。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学校于2024年作为副理事长单位与浙江大学一并加入“长三角地区高等继续教育联盟”,课程师资互通共享,共同为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终身学习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干部培训中心隶属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与雄厚师资,聚焦新时代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和人才发展需求,为政府、企事业及社会团体提供多元化培训。开设前沿管理提升课,助力突破管理瓶颈;组织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助力提升职场胜任力;开展定制化培训,助力定向人才培养。
近三年,年均班期300多个、培训人次2万余人。承接过人大、政协、统战、人社、卫生、教育、税务、金融、国资、农渔、环保、政法、经信、共青团等系统的主题培训,并依托宁波区域经济特色开设企业家系列专题培训,培训区域范围已覆盖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江西、上海、陕西、河南、四川、吉林、河南、新疆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联系方式:
干部培训中心:梅老师 0574-87228568;13616887660 (微信同号)
干训一组:屠老师 0574-87220098;13857851193 干训二组:何老师 0574-87130566;15968940332
干训三组:金老师 0574-87220024;15168139533 干训四组:朱老师 0574-87200017;15957481388
【专题背景】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键领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建设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这个重要平台,推动我国经济逐梦深蓝、向海图强。
【办学优势】
宁波海洋发展集团-宁波大学海洋产业研究院是宁波市首家海洋经济领域高校-国企合作产业研究院,标志着宁波市在加速培育和发展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校现拥有“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国家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水产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平台13个,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提升宁波市海洋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宁波舟山港连续16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三,是全球唯一实现40万吨矿船接靠“大满贯”的港口。宁波舟山港获评“世界一流强港”,连续多年入选全球港口综合竞争力前三。象山港成为全国近岸海域治理试点,梅山湾入选国家“蓝色海湾”项目,海洋碳汇交易模式获全国推广。
【课程展示】
《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背景下的浙江港口发展策略》
《港航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之数智海洋》
《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海洋战略教育:要义、逻辑与路径》
《新时期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新态势新视野新思路》
《关于区域陆海统筹的几点思考——基于大湾区的战略视角》
《科技创新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地区实践与政策创新》
【经典案例】
2024年台州市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专题研修班
2024年象山县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2024年玉环市港航安全管理技能提升培训班
2023年舟山市定海区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
【现场教学】
中国港口博物馆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 宁波海洋研究院实践创新基地 宁波梅山湾
【专题背景】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强化智能制造与民营经济的战略地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深化发展,强调智能制造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路径。企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单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力量载体,是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发展尤为关键。
【办学优势】
宁波大学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多个产业学院,包括“公牛学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新海学院”“小家电新电商学院”,通过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校与方太集团、舜宇光学等本土龙头企业共建的17个产学研基地,形成“车间课堂”教学模式。
宁波作为单项冠军之城,拥有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覆盖37个工业大类的“冠军矩阵”。“小巨人”企业数量与质量双优,截至2025年3月,宁波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2家,居全国城市第五。宁波构建了“冠军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模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范本。
【课程展示】
《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之策》
《当前大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制造》
《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机遇与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应用》
《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创新和思考》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新趋势:机器人、工业视觉和工业物联网》
【经典案例】
2024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标学习专题培训班
2023年芜湖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研修班
2023年芜湖市智能家电产业企业家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3年广元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
2023年蚌埠市民营企业家高质量发展培训班
2023年青岛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
【现场教学】
宁波吉利汽车极氪工厂 宁波方太集团 双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专题背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办学优势】
宁波大学通过跨学院协同与校地合作,形成了“科研+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其成果不仅体现在产业振兴(兰考县盐碱地青蟹养殖)、生态治理、文化赋能(如艺术设计、非遗传承)等领域,更通过“大学小镇”“实训基地”等机制创新,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宁波作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窗口”与“示范生”,在乡村振兴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主要成就体现在:城乡融合发展全国领先;产业创新驱动强村富民,构建“共富工坊”“片区组团”等模式,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治理与数字赋能深度融合,首创“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等全国推广的治理模式。宁波以制度创新破解资源整合难、人才短缺等深层次矛盾,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了可复制的“窗口经验”。
【课程展示】
《“千万工程”引领下强村富民的实践与思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艺术振兴乡村-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及乡村运营》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旅融合理论知识与发展实践》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建设浙江(宁波)共同富裕发展经验》
《发展民营企业 助力共同富裕》
【经典案例】
2024年四川省越西县村党组织书记进修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4年道滘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
2023年四川省雷波县致富带头人培训班
2023年雷波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能工程暨推动共同富裕主题培训班
【现场教学】
鄞州湾底村 宁波奉化西坞街道 奉化滕头村(中国生态第一村) 大学小镇(鄞州东吴)
(浙江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
【专题背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2023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财会监督体系,面对数字税、碳关税等新型税收课题,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财政系统干部须聚力财源建设,积极优化财源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财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能,大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办学优势】
宁波大学目前已经建成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渔业经济管理、统计与数量经济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应用经济学省一流学科,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2个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高校智库建设等。
宁波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要求,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宁波作为全国首个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应用试点城市,2024年率先实现市域全流程电子化财政监管。
【课程展示】
《习近平思想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税制改革》
《强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 发挥财政金融协调作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务转型:从财务共享到财务智能化》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力》
《AI人工智能赋能财税工作》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解读、财政风险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数字经济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转型——业财融合》
【经典案例】
2023年湖州市南浔区、长兴县税务局中层读书班
2023年杭州市萧山区税务局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专业素质提升培训班
2023年宁波市审计系统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素养提高培训班
2024年临海市审计及内审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
2024年金华市磐安县财政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
2024年台州市天台县税务局全员知识更新培训班
【现场教学】
月湖金汇小镇 宁波江北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宁波慈城清风园 宁波鄞州四明金融小镇
【专题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传统招商引资的方法与思路亟待调整,各地以产业链招商为核心,瞄准海洋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出土地优惠、税收返还及产业基金等政策组合工具,吸引“链主”企业与配套商。新形势下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切资源向招商引资集中,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切实以大招商带动大投资。
【办学优势】
2024年宁波大学创新港吸引了10家金融机构、科技服务企业加盟,首批入驻的16个科研团队聚焦新材料、智能信息与制造领域,通过“科研+资本+服务”模式推动成果转化,这些团队涵盖集成电路设计、SOC芯片设计等先进领域,不仅具有与企业合作的丰富经验,还拥有成果产业化转型的扎实基础。
宁波各区域招商取得重大成效。北仑区“牵手”多家“链主”企业,围绕“431”产业体系布局,锚定“2212”年度招商目标,成功招引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2025年一季度北仑区重点落地项目24个,总投资超167亿元。
【课程展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招商引资沃土》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外资项目引进》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企业梯度培养与平台经营能力提升》
《政府服务平台转型与创新》
《企业服务平台战略规划与服务能力提升》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区》
《浙江民企发展模式与“双招双引”对策建议》
《地方产业投资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典案例】
2024年赣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提升班
2024年宿迁市泗洪县一区多园干部招商引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2024年温州市乐清市商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
2024年常州市天宁区市场监管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
2023年蚌埠市科级干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
【现场教学】
宁波江北前洋E商小镇 文创港(宁波大学创新港)宁波北仑灵峰现代产业园 宁波软件园
【专题背景】
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稳中求进”总基调,人大与政协协同发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智力支持。全国人大以立法引领发展,重点服务新质生产力与民生需求。全国政协深化协商民主,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涉外法律服务等议题开展双周协商座谈会与专题调研,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等政策落地。
【办学优势】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最先在宁波市宁海县作为试点推行,后经过全市推行,最后在浙江省全省推行,这是浙江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实践创新,已经成为浙江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各级人大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有效举措。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打造的“浙里甬人大”综合数智应用,通过“平台+大脑+应用”模式,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民情民意智能感知中心、代表履职管理系统和民生实事项目全流程监督平台。
宁波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连续四年在副省级市中排名第一,宁波市政协首创村级权力清单,规范村干部用权流程,通过《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将其上升为法规,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课程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现实意义》
《人大代表发出声音永远是正确的——人大代表如何提高审议质量》
《互联网下的人大代表履职创新》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中的人大建设》
《如何撰写高质量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
《地方政协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政协干部法治思维与法律风险防范》
《新形势下基层治理与群众工作发展创新》
《坚持人才战略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经典案例】
2024年陕西省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
2024年成都市人大涉农工作者专题培训班
2024年成都市锦江区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
【现场教学】
银河小学 张人亚党章学堂 张明养纪念馆 宁波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例)
【专题背景】
统战部是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委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参谋机构、组织协调机构。工商联作为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主要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成。工商联系统必须提升政治觉悟,深刻认识到推进商会改革与发展对于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共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确保商会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办学优势】
宁波大学大力推进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开展了校际学术及教育交流与合作,并签署相关协议。甬港大学生互访研修入选教育部“万人计划”。宁波大学以《发挥港澳台交流优势,打造高水平侨资大学》案例入选“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宁波统一战线最具影响力的28个实践创新案例,是宁波高校唯一入选案例。
宁波率先探索“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改革实践,不断牵引升级宁波模式,推动宁波营商环境持续保持在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宁波市工商联系统在改革、机制建设及效能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大局服务、增强会员信心、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课程展示】
《学习习近平统战思想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
《新时代党外人士如何有效提升履职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网络统战工作中的舆情与意识形态》
《单项冠军企业战略突围与转型升级典型案例与启示》
《数字经济时代民营企业浙江创新发展及经验》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赢利的民营企业人才管理模式》
【经典案例】
2024年度宁波市民营经济人士创新研修班
2024年温州市乐清市统战系统党外人士培训班
2024年成都市青羊区统战系统培训班
2024年桐乡市大麻镇商会及新生代企业家素养提升培训班
2023年建德工商联非公经济人士培训班
【现场教学】
余姚市鹿亭乡 宁波帮博物馆 明楼街道 芸济无人机基地
(宁波市统一战线同心共富基地)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专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办学优势】
宁波大学法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是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和宁波大学首批国际化建设专业,“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唯一的法学一流学科(A类)。
宁波不断尝试创新突破,致力于完善法治保障机制。宁波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构建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宁波经验。宁波海事法院通过构建“平安海区”“平安渔区”,推动渔业现代化转型,打造渔业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机制——“桐照模式”,深化“海法互保一件事”机制建设,有效降低了涉渔纠纷数量,助力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课程展示】
《如何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司法深度融合》
《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中国法治的未来》
《民法典担保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民法典背景下的商事法律思维及其适用》
《依法行政的法律思维》
《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
《政法、信访工作条例与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动能结合》
《新时代党的纪律保障推进政法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
《以数字化为牵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经典案例】
2024年宁波市高桥监狱政治轮训暨党建学习读书班
2024年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综合素养提升班
2024年金华市婺城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能力强化班
【现场教学】
鄞州区新时代法治实践中心 宁波市望春监狱智慧建设 宁波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智慧警务) 宁波大学模拟法庭
【专题背景】
干部培训中心还为其他领域提供个性化培训方案与课程,例如文旅、体育、旅游、医疗卫生、市场监管等。
【办学优势】
宁波大学于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宁波大学依托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资质,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实践资源,为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化、特色化培训服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深度融合应用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研究成果,结合各领域经典案例,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维培养体系。通过校地合作机制,整合政府、企业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课堂+现场”等多元教学模式,为干部队伍提供适应新时代治理需求的综合能力提升方案,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课程展示】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体旅协同发展战略》
《滨海型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研讨》
《传统文化基因与旅游资源创新——以宁波为例》
《“文化+”新时代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政府机关的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
《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体医融合协同创新》
《体育赛事与城市互动发展》
《智慧医疗服务与大健康未来公共卫生》
【经典案例】
2024年深圳市史志编修业务骨干培训班
2024年郑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班
2024年温州市电力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4宁波社保干部能力提升班
2023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储能争先”干部培训班
2023年蚌埠市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专题培训班
【现场教学】
甬江TOD体育公园 宁波博物馆 河姆渡遗址 浙江创新中心
教学环境
宁波大学校园总占地达3055亩,拥有各类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400多个,各类大小报告厅30多个,均配有音频、电脑和投影仪,同时,继续教育学院校区建有培训专用大楼,拥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可容纳80—300人之间。另配有专用计算机房、录播室,可供教学训练、培训实操、线上考试及相关专项培训。
报告厅 岛台式教学 高培教室 讲座式教学
文体设施
学校本部拥有足够数量、质量上好的文体场地与设施,田径场、球类场馆共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共享。
本部操场 体育馆 网球场 图书馆
食宿条件
培训中心与多家酒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有中西餐厅、宴会厅、会议厅、商务中心、商场、咖啡馆、茶室、 健身房、室外网球场。餐厅采用自助和桌餐相结合的方式,菜品搭配本地特色,也可以为学员提供符合家乡口味的个性化服务,能够做到一体化封闭式训练,对举办的培训班次优先安排、贴心管家服务。
宁大宾馆标间(辅楼) 宁大宾馆单间(主楼) 餐厅
宴会厅 茶室 咖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