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微信

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官方微信

线上课堂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女子学院 >> 家教中心 >> 线上课堂 >> 正文

莫做“最坏的教育者”

来源: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1-07-20 点击次数:1556次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一味抱着慈悲的心肠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虽然“娇惯出逆子”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但在生活中,却有些家长在“一切为了爱孩子”的错误理念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娇纵、溺爱着孩子,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悲剧。


让孩子“三观”崩溃

河南省原阳县妇女任素兰年近四十得子。她简直要把心掏出来给儿子,对儿子百般娇惯溺爱,时时满足,事事依从,致使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专横跋扈,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

儿子上初中后,一天因旷课,妈妈说了他两句。这下可惹恼了“小皇帝”,他把母亲臭骂一顿,又砸坏家里的收音机和其他家具,然后扬长而去。

可怜任素兰为儿子花费全部心血,成天像供祖宗一样供奉着,儿子却这样对待她,让她肝肠寸断。第二天便含泪服毒身亡。

任素兰自杀后,丈夫找到儿子说:“你母亲生你的气,喝毒药自杀了。你可闯了大祸呀!”儿子把眼一瞪吼道:“你罗嗦个啥?想死,你也去死。把你跟她一块埋了得啦!”

是谁让“白眼狼”的儿子如此丧尽天良?毫无疑问,是任素兰夫妻俩对儿子从小娇惯溺爱,处处满足、事事依从造成的。


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某大学一位学生,毕业前学校准备公派他出国深造。当这位大学生听说要派他出国留学后,竟整日寝食难安,恐惧的不得了,因为他从来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连洗衣、叠被、整理生活学习用品,都要他人帮助才行。在恐惧中,不知所措的他竟然出现精神失常了。

这令人费解的结局是怎样造成?

因为这位大学生的父母,对孩子从小在生活各方面包办代替,为了孩子学习,家中什么事也不让他做,直到上大学生活上也都是家人或雇人帮助。父母的口头禅是:“儿子,什么事你都不用管,你的任务就是学习。”


压抑孩子潜能开发

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怎样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每个新生儿智力都处于不断发育阶段,智力发育的状况,取决于后天能否得到适宜的生活环境,其首要的是在婴幼儿时期能否给他以合理的感官刺激。充分刺激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得以不断完善,各个功能区都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就会成为聪明的孩子。

婴幼儿要获得充分的感官刺激,完善大脑功能,就要不断接触外界事物,就要不断的探索、尝试,就要在玩耍游戏、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做事中动手动脑,积极思考,独立地进行分析、辨别、判断、选择的思考,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过程。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也是智力开发智力发展的来源。父母对孩子应做的事包办代替;放纵孩子懒懒散散;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剥夺孩子独立做事的权利,孩子就会事事懒得动手动脑,也没有他动手动脑的必要,天长日久就会压抑孩子的智力发育,使孩子变成十分笨拙的人。

娇纵与溺爱日常表现还有很多,孩子在家享有特殊待遇吃“独食”,好的食品只供他一人享用。老人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怕孩子受委屈;一家人时刻关注、体贴孩子,生怕惹他不满意;放任孩子生活懒散,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规律,听任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孩子吃饭、睡觉、穿衣等都要祈求央告都要哄;孩子应当做的事,父母长辈全部包办代替;孩子有点轻伤,受点小委屈,有点病痛,父母长辈就惊慌失措;孩子以哭闹要挟父母,父母惟命是从……

娇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不是爱而是害。它将贻误孩子,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作者:范树怀 宁波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