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微信

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官方微信

线上课堂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女子学院 >> 家教中心 >> 线上课堂 >> 正文

用“制度”让孩子自我管理

来源: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1-12-06 点击次数:1411次

“文文,七点半了,该起床了。”

“我真困,让我再睡会儿。”

“再睡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了,你还要洗脸、刷牙呢。真迟到了你还会怨我。”

“妈妈,昨天睡得太晚了,求求你,让我再睡会儿。”

“昨天晚上催你几次睡觉,你就是不睡。”……。

这就是早上催文文起床最常见的一幕。我想许多年轻的父母,对催促孩子起床、睡觉这样一幕都不陌生,都有同感吧。

文文上幼儿园大班了,其他表现都让妈妈爸爸很省心,就是每天起床、吃饭、睡觉这些作息问题,让当妈的很费力,也感到无耐和烦心。

女儿给我讲了她的苦衷,我告诉她“文文上幼儿园大班了,应该学会自我管理了,5~6岁正是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形成自制、自律的年龄,是否试一试用‘作息制度’让孩子自我管理。”

女儿领会了我的想法。晚上,女儿、女婿和文文一家三口人围在一起,边磕瓜子,边讨论起文文一天的“作息制度”来。

要求独立是孩子的本能,五周岁的小文文懂事了,也希望自己管理自己,他对“作息制度”很感兴趣,积极参与“作息制度“的制定。一家人经过协商,最后制定出了文文每天的“作息制度”。

早上7:20起床;7:30吃早饭;7:50洗脸刷牙;8:00去上幼儿园。

下午放学后,4:00-5:30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游戏;5:30-6:30在家里做小手工制作、下棋、读书。

晚上6:30-6:50吃晚饭;6:50-7:30和大人一起散步;7:30-8:30或跳绳,或练习唱歌、画画、写字;8:30-9:00洗澡、洗漱;9:00上床和妈妈一起读书、讲故事、听音乐;9:30关灯休息。

“作息制度”制定好后用大字写在纸上,粘贴在墙上显眼处。

妈妈、爸爸和文文商谈好,遵守制度做得好,在“功劳本”上画一朵小红花,做得不好就要取消一个诸如郊游、看电影、买巧克力的愿望,迟到了或时间紧没能吃饱饭,后果自负。

起初几天,妈妈爸爸在一旁观察提醒,以后就逐渐放手了。有一次文文睡过了头,上幼儿园迟到了挨了批评,这给了他教训,从此他十分地认真执行“作息制度”。现在文文能很自觉地遵守“作息制度“,几乎天天都得小红花,孩子很开心,妈妈爸爸更感舒心,孩子长大了,再也不用每天为催孩子起床、吃饭、睡觉而发愁了。

幼儿到五岁以后,他们独立性要求更强盛,他们的时间观念也在初步形成,他们有自我管理的愿望,他们也不乐意让家长管太多,也很厌烦总是处于被动的被监督管控的地位。如若家长对他们什么都不放心不放手,管得太多,孩子心理上就有了“抗体”,家长的话也就成了“耳旁风”,“圣旨”也就成了“剩纸”了,这就是不少家长埋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的重要原因。

企业单位管理靠制度,其实对幼儿作息时间也要用“制度”,让孩子有章可循,增强他的自我约束力,孩子处于主动自控地位,这是相信孩子自我教育能力,是对孩子自尊心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就会调动孩子内在的积极性,他会“以更好的表现”来让你看,这样父母省心省力,孩子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制、自控能力,岂不是皆大欢喜。

那些每天为孩子的作息而困扰,而忧虑,而烦恼,而操心费力的年轻家长,是否大胆相信孩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和孩子友好协商,制定出孩子切实可行的“作息制度”,让孩子去自我管理,自我成长,那样家庭就会更和睦融洽,更多一些欢声笑语。


作者 范树怀  宁波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