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微信

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官方微信

线上课堂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女子学院 >> 家教中心 >> 线上课堂 >> 正文

“不能管”与“必须管”

来源: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2-03-07 点击次数:1519次

辛辛与朵朵是同一社区的邻居,两个小女孩同年同月出生,又都长得眉清目秀,七、八个月的小娃娃都显得十分秀气、机灵、可爱,邻居们都说,这两个孩子将来都会是好样的。

出乎人们的意料,辛辛和朵朵这两个女孩到了五、六岁,却出现了让邻居们不可思议的变化。

辛辛在幼儿园很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小朋友们邀她去做游戏,她缩手缩脚不愿意;她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感兴趣,做起事来总显得那么拘谨、缩手缩脚;课堂上老师让辛辛表演唱歌,她吓得出一身冷汗;她在幼儿园时常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玩;就是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她总是显得有些呆板、笨拙。

朵朵在幼儿园可与辛辛大不一样,起初送她去幼儿园,她曾多次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老师上课讲故事,她总坐不住东看西瞧心不在焉;小朋友们一起玩,她总是抢他人的玩具;一起玩滑梯她把别人挤到一边自己先上;遇到不高兴的事就大喊大叫;吃饭不合自己口味就把饭菜倒在地上。

辛辛和朵朵为什么会变成这两种样子?幼儿园老师和邻居们都很纳闷?

我受幼儿园老师的邀请,分别对两个女孩子家庭进行了家访,与辛辛、朵朵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终于解开了人们心头的疑团。

原来,辛辛的父母明白,孩子小时候就要严格管教,要有规矩,所以夫妇俩对孩子十分严格。看到满周岁的辛辛在商场见到什么就要触摸,妈妈就打她的小手,把她强行抱离开;看到周岁半的辛辛捡地上的小石子、小线头、小纸屑,觉得脏兮兮的,就强行让孩子把东西扔掉,并把孩子训斥一顿;三周岁后,辛辛和小朋友一起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妈妈就把她强拉到家责备一顿“看你把衣服弄得这么脏,你洗呀”“不让人省心的东西”。

辛辛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他们这些管教,使孩子出现在幼儿园那种种表现,他们不懂婴幼儿成长规律,只从意愿出发,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婴幼儿的诸多行为是一些成人不可想象的,是孩子成长中的表现,比如周岁前后的小娃娃见到什么物品都是要触摸,这是他们感知事物发展触觉、视觉,促进智力发育的表现;两岁内小孩子捡地上的小石子、小线头、小纸屑,是他们发展观察力、专注力、比较能力的必需;三四岁小孩子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看蝌蚪游泳,是他们满足求知欲,发展注意力和专注能力的必需。这些都是他们自发发展的需要,是他们促进智力发育,发展感官能力,完善身体器官,建构精神世界的需要。

父母管控限制他们,实质上是在摧残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在抑制他们智力能力的发育、发展。为什么周岁前后的小婴儿摆弄物品时,家长强行把他抱走,他会大声哭闹,这就是大人限制了他们的自发发展,是他们对家长的“强烈抗议”。保证孩子安全前提下,婴幼儿的自由玩耍“不能管”,管则妨碍孩子的成长。

朵朵是家中的独苗,因妈妈不能怀孕,是通过几次做试管婴儿才得到的宝贝,全家人百般呵护。八、九个月朵朵就要看电视,玩手机,大人制止就哭闹,大人心疼只能依从她;周岁时爷爷奶奶带她玩,一不高兴就打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只是笑笑;朵朵吃糕点咬两口就扔掉,奶奶心疼就从地上拾起来自己吃掉,也不批评朵朵;朵朵两岁后到商场见到什么就要什么,不给买就在地上哭闹打滚,大人只好依从;在家吃饭时不合自己的口味就“罢饭”不吃,妈妈奶奶就重新去做。爸爸看到朵朵这个样子就要管,奶奶不依“孩子长大了就会变好。”“我疼都疼不过来你还管她。”

幼儿园老师给朵朵家里几次打电话,反映朵朵在幼儿园的不良表现,父母才醒悟。正是家长对朵朵的溺爱和百般依从,使她在幼儿园出现不少劣迹,在家里成为“唯我独尊”的“小霸王”。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思维定势形成时期,婴幼儿是不懂是非,不辨善恶的,家庭生活中大人怎样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小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什么样的经验、体验,就决定他形成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思维定势。

婴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获得经验和体验,形成是非善恶观念,建立精神世界的。设及他们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社会规范方面的事必须要管,而且要严格管教,诸如打骂人、吃独食不懂分享、挑剔饭食、随意看手机、欺负小朋友、不满足他就哭闹撒赖、不尊重老人、随意触摸电器、刀具、火具、危害他人、损坏公共财物、违犯公共秩序,以及模仿结巴、对眼、说污秽语言、看淫秽画面,这些必须严格管教,在家庭生活中制定并严格执行规矩,才能使小孩子分清是非善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管教并非打骂、训斥,可以通过暗示、批评和警示,必要时通过取消孩子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和最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关闭反思、冷处理等方式进行惩戒,方能让孩子明确是非善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辛辛之所以在幼儿园里表现的胆小怕事、行动笨拙、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快乐游戏,就在于她的父母将“不能管”的事反而管得太多了,结果压抑了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摧残了孩子的自发发展。

朵朵之所以在幼儿园那么让老师操心,使小朋友们不待见,就是朵朵的父母将“必须管”的事没去管,而是放纵溺爱孩子,使朵朵形成了不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明确“不能管”与“必须管”的界限,方能既有益于保护孩子的自发发展,又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这就是每个家长的初衷。


宁波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范树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