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堂
来源: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2-08-25 点击次数:1491次
马萱是活泼可爱的高二学生,她学习用功,通达事理,举止文雅。她的语文、政治、历史、英语学科成绩都很优秀,可她的数学、物理、化学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她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很吃力,花了很多功夫却不见多少成效,马萱和其她父母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马萱妈妈带着马萱来咨询,从马萱婴幼儿时期的成长过程到入学后的学习经历,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分析下来,原来问题的症结是马萱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差。
什么是空间立体思维?
空间立体思维也称“立体思维”“空间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能“立起来思考”。世上众多物体都是跃出平面,伸向空间的结果,小到弹簧、发条,大到飞驰的列车、航行的轮船、耸入云天的铁塔、摩天大厦……
空间立体思维在孩子的学习中,特别是初、高中学习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比如,学习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物理中的原子电子运动、化学中的物质结构、生物中的细胞结构、地理中的天体运动等知识,如果缺乏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即使再努力,成绩也不会突出。所以马萱学语文、政治、英语、历史等学科较省力,成绩也较好,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即便是很努力也学不好。
为什么孩子们空间立体思维能力有很大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与他们婴幼儿时期的玩耍、游戏内容有关。
婴幼儿时期是探索世界的敏感时期,是大脑快速发育的时期,是获取知识习得能力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婴幼儿喜欢玩水、玩沙,喜欢用积木搭成各种造型,喜欢用泥巴、橡皮泥捏成各种人物、动物形象,喜欢用泥、沙、木棍玩盖房子、搭桥、建堡垒。孩子在这些需要立体思维的游戏中发展了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马萱小时候喜静不喜动,她喜欢玩布娃娃、过家家、唱歌、画画等,很少玩泥巴、捏橡皮泥,也很少用泥、沙、树枝玩盖房子、搭桥、建堡垒等。正是这些需要用到空间立体思维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把空间立体思维潜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马萱小时候玩得少,长大了,在需要用到空间立体思维的学习上就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如何提升孩子的空间立体思维?
像马萱这样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差的中学生,首先是要树立起提升空间立体思维能力的自信心。课堂上要专注听老师的讲解,听不懂多请教,将知识搞懂吃透,实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课后要结合书本知识,在生活中、旅游中、娱乐中,用心观察房屋、建筑、桥梁、铁塔等立体结构,观察各种雕塑的形状、工艺品的造型,进行空间立体思考,想象这些物体为什么是这样的,能不能变成其他的样子。多用心观察思考,就会促进空间立体思维能力的提高。
此外,还要注重老师引导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训练,从书本提供的空间立体思维练习到实物的空间立体思维练习,细心琢磨其中的立体结构形式,把握其要领,并反思自己思考中的不足。“勤能补拙”,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人的大脑有一个特征,你认为自己能行,大脑就会快速向这方面思考,自动加工这方面的内容。你若认为自己不行,大脑就懒得去思考。相信自己,勤用功、多思考,就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范树怀 宁波市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