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微信

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官方微信

线上课堂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女子学院 >> 家教中心 >> 线上课堂 >> 正文

让孩子受些委屈有益无害

来源: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2-09-06 点击次数:1401次

一场悲剧的发生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将出嫁的河北省某村姑娘白兰香,在准备嫁妆时,因来帮忙的姐夫指责她未婚夫的过错,与姐夫争执起来。白兰香的妈妈见到小女儿和姐夫争吵,没好气地训斥责骂了小女儿一顿,白兰香哭着跑出门。妈妈和姐夫认为她挨骂了,跑出去过一会就没事了。没想到从小娇惯的白兰香气愤难忍,趁人们不注意喝下农药,人们发现后急忙抢救,因抢救无效而身亡。

乡邻们议论纷纷“有什么过不去的大事,不就是当妈的骂她几句吗。” “本来准备办喜事,却成了办丧事。”“这姑娘心眼儿也太小了,什么大不了的事就走绝路,真不可思议。”

人们看来这事确实是不可思议,但细考虑也有其必然性,心理承受力极低是白兰香走上不归路的根本原因。

所谓心理承受力,也叫挫折容忍力,是指一个人对外界的打击诸如委屈、挫折、不幸等心理所能承受的能力。在委屈、挫折、失败面前,有人坦然自若,有人却沮丧、消沉,甚至绝望,这就是心理承受力不同的表现。

白兰香自小身体虚弱,父母什么事都依从她,设法满足她。姐俩从小有什么争执,妈妈就批评姐姐:“你当姐姐的,就得让着妹妹”。懂事的姐姐遇事总是谦让着妹妹。从来也不让白兰香受一点委屈。天长日久,就使得她心理承受力低下,结果做出让人们不可思议的事。


是否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人们能否顺利从事社会生活、社会工作重要条件,是人能否成就事业的极重要的条件。

从古代的司马迁、苏轼,到近代的林则徐、孙中山,古今中外那一个成就事业的人,不都是经历一系列的艰辛、屈辱、磨难?就是各行业的普通人,在各自的事业中,要做出一些成绩,不都是经历多少艰辛、抗争和磨难?

人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遇到挫折、失败、逆境、打击、失意,只有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力,才能从容面对失败、挫折、委屈、失意,才能维护心理平衡,才能顺利地生活和工作,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

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习得的。是在经受一定的挫折、失败、失意、委屈中逐步磨炼的。18世纪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他主张为了孩子的幸福,应让孩子体会些痛苦,经受一定的挫折、委屈。某精神分析学家说:“我认为现代教育中最糟糕的是使人人相信困难是容易避开的,这完全是对现实的错误想象。”

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自适应效应”,“自适应”就是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新生儿来到人世间,他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高超的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先入为主是儿童认知的一大特征。新生儿来到人世间,最初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对他是最深刻的,儿时的经历和生活经验,会使孩子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这一心理定势将成为他认识事物适应环境的基础。孩子从婴幼儿时期经受一些挫折、委屈、失意的磨练,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逐渐适应提高。不亲身经历委屈、挫折、失意的磨炼,就不可能形成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宋庆龄的父亲宋跃如深通此理,在他第一个女儿宋霭龄蹒跚学步时候,宋跃如就给她买来一箱皮球,让她尽情去玩耍。小霭龄跌了跤,父亲非但不去搀扶,反而笑着鼓励她“爬起来,自己走。”并在前面踢着球逗引她。霭龄长大一些,宋跃如又开始选择风狂雨骤的日子,陪她经受风雨的洗礼。一次正当女儿在雨中冻得战栗时,宋跃如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年仅四岁的二女儿小庆龄,也悄悄来到他们身边,身上已经被淋得透湿,父亲赶快把她抱进屋。

小庆龄冷得瑟瑟发抖,小脸上却泛着微笑。母亲倪桂珍心疼地吻着她说:“我的好宝贝,妈妈还认为你胆小,你最勇敢。”从此小庆龄也参加训练,就是野外徒步累得步履踉跄,她在父亲鼓励下总是咬牙坚持到底。宋庆龄三姐妹长大后都成就大事业,这与她们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古今中外历史告诉我们,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让孩子自幼经受一些挫折、委屈、失意,这是学会自我心理平衡,形成抗挫折能力的条件。父母只怕孩子受委屈,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在孩子心中会形成事事都会随人愿,不会有什么困难、挫折和失意的心理定势,生活中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和失意,就会惊恐不安,产生巨大痛苦,甚至因失望而轻生。

某女中学生,自小父母对她百依百顺。一次她要求父母为她买一块进口手表。由于当时家中暂时钱紧缺,被父母拒绝,她一气之下吞下农药,多亏抢救及时险些丧命。现代社会青少年中,面对挫折、磨难、失意而轻生者,何止是个别现象?

让孩子受些委屈、艰难,经受些困难和挫折,让其体验到生活并非随心所愿,挫折、失败、困难是生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音符,让他们逐渐学会实现自我心理平衡。孩子自婴幼儿时起,对其不合理的要求决不依从,而是设法转移其注意力。等稍大一些就讲道理,讲道理不听,就给个小惩罚,如不买玩具,不买巧克力等。孩子上学后,老师对其批评有出入也不埋怨,重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有意让孩子受些委屈,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

让孩子受些委屈,经历些挫折、困难、失意,学会实现心理平衡,增强心理承受力,这是他们生活中的必需课程,也是他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和“高蛋白”。


作者  范树怀  宁波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返回列表